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多核計算與程式設計"介紹
1.讀書原由
在CUDA程式設計上面遇到許多多核心程式計算的問題。個人從單核心作業系統一下子變成多核心程式設計,才發覺對於多核心知識的不足。
而CPU多核心已流行數年,在新的PC硬體上,要使用雙核心已是基本配備。意指,多核心已經是免費午餐。
但在軟體設計上,卻很少使用到雙核心,甚至四核心來做為加速。為何會如此?轉換程式是如此慢,其原因為何?
在收集網路資料後發現,出在使用語言上的問題比作業系統支援多核心來得嚴重。但不管如何,中文資料一樣貧乏。
a.作業系統支援及其問題
過去:
作業系統支援多核心是最早的,在Unix作業系統就已發展出支援多核心的方式。
但是現代作業系統都有支援的狀況下,為何沒有什麼程式設計師願意使用?原因在於使用的門檻高,且其經濟效應不好。
因為多核心程式在單核心的CPU運行效率不好,在市場尚未普及前,多數工程師仍未接受多核心程式訓練。
現在:
但現在環境已經不同了,多核心時代真的到來。
b.電腦語言支援多核心問題
過去:
其實這才是目前多核心程式發展的最大阻礙。撰寫多核心程式只能使用作業系統支援的狀況下,困難度太高。
而大部分使用者所使用的語言皆為對於單核心所設計。能使用在多核心的電腦語言則是太少。
所以大部分程式設計仍然被單核心程式語言所限住。這才是多核心程式真正無法流行的原因。
因為程式語言就是要讓使用者方便處理設計,若是學習門檻太高,就不易推行。
現在:
語言延伸:MPI、OpenMP
平行語言:Erlang、Scala
c.使用CUDA之後才發現的問題
CUDA的推行以資料為主的平行計算。和之前在作業系統所提的工作為主的平行計算上有很大的不同。
在超過八核心同時運算時,為了要增加產出率,勢必要採行以SIMD為主的語言架構,也就是資料為主的程式概念。
但個人發現,可以找到的資料不多,所以轉以找多核心程式的資料,所以找到此書。
2.書本結構
a.基礎知識
多核計算概述
多線程編程基礎
OpenMP程式設計
b.基礎資料結構及算法
結構
Link List
Hash
Tree
AVL search tree
c.平行運算法
並行程式設計模式
並行搜尋
並行排序
並行數值計算
d.共享資源分散式計算
分散式計算設計模式
分散式陣列
分散式查找
分散式記憶體管理
e.任務分解及調度
任務圖分解及調度
動態任務分解及調度
Lock-Free編程基礎
3.比對CUDA
a.有許多問題是一樣的
b.CUDA中有些問題解法未表明產生原因,在多核心中則有解釋
c.CUDA可視為多核心的一種實現
d.可以有效利用CUDA中的原子函式
e.免除遇到多核心問題,無從看出問題產生原因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推你幾本書
回覆刪除The art of multiprocessor programing
Programming 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ors: A Hands-on Approach
[版主回覆04/29/2010 09:47:31]這是nVidia的新書,主要以CUDA為程式平台,不過我沒有。您也在研究CUDA嗎?
因為平行運算對我仍算很新。目前有三種運算結構存在
1.分散式運算,工具為MPI。
2.Multi-core,工具為OpenMP。
3.GPGPU,工具為CUDA及OpenCL。
還是要多認識一下架構的差異。依我看雲端會三者齊用,所以還是都要了解。
感謝你提供資料。
我是在研究CUDA
回覆刪除所以現在回去研究所讀書了
[版主回覆05/04/2010 09:18:10]CUDA學起來數個月,研究所要數年。還是多學一點其他的。
而且大部分教授也不會CUDA,因為太新了。不管是教授還是學生都在同一個起跑點,自學比較實在。不然就是找同校有在用的同學,還比較有得討論。
歡迎加入CUDA行列!
我是因為教授才去的
回覆刪除指導教授是GPGPU運算的名人
也是HPC的名人
[版主回覆05/05/2010 09:58:03]很好啊!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才去學,這樣不會浪費時間。
再來是論文及就業問題。我想論文對你應不是大問題。
之前因為景氣不好,為了打點知名度,並留下所走的路,才會產生這個部落格,希望可以幫助就業(雖然已在工作)。要經營好一個成果,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
這個部落格的東西不多,但別人還是可以看到Bee近年來的研究。另外也可能認識相關領域的人。這個做法提供一個參考。
Using OpenMP: Portable Shared Memory Parallel Programming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Computation)這本書還算不錯,可是已經沒有更好的openmp的書了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5/07/2010 10:24:47]感謝提供資料。
不過對我來說,還是如何應用到實際上問題比較實在。
Bee的研究所本來是做機器人的,並不是做高效能計算。
所以和您聚焦的資料有些不同。
還是很感謝您最近常來逛。有想法也可以提出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