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以平台經濟解析"麥當勞"的營運模式

 用Google找"麥當勞+如何賺錢",可以發現其實本業不是主要賺錢方法。那它不是直接利用本業方式產生收入的方式一般叫業外收入,但這個業外不完全和本業無關,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本業產生的品牌效應帶動的,它在經濟學上叫做外部經濟。我先假設這個收入是本店旁同時由總店一起租下的店面,其收入先以"店旁房租"來稱呼。

麥當勞的展店方式就是一種平台,店主感到不好弄的設備,物料,一大堆都已經規劃好了。只差店主實際就任。

再來才是重點,它要如何撃倒"傳統同業"?
  1. 本業營運成本,利用平台上所有店的需求,可以壓下來,總店完全不抽成,所以成本完全反應成產品,產品本身成本是同業最低。
  2. 總店是由"店旁房租"來支撐,完全無需分店額外支付,所以對分店來說,其利潤最大。
只要在其營業地區內只要和對手同價,因為品質及利潤都較高,同業就會慢慢"餓死"。
在極端狀況下,分店就算完全收支平衡,店也不會倒(沒有上繳總店),你想其同業還能活?

這種營收方式有另一個名字="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
使用者是羊,是省到"漢堡",但會去隔壁的店去消費。
店主是狗,全力顧好本業形象,提升品牌價值,但同時也提升隔壁店的曝光率,間接提升隔壁店房租價。
豬就是隔壁店的店長,為了好的地點,貴也要租下來。

以平台經濟運行下去,公司只會剩二種:提供平台的大企業,利用平台的小公司。
也就是創業看來變簡單,但無法離開平台,也大不起來。
那中型公司?直接被平台提供的企業擠掉,沒有生存空間。
也就是公司大小完全呈現M型化。

2024年9月28日 星期六

資訊時代下"平台經濟"才是行銷重心

 平台化的gogoro會只賣電動機車引擎給其他燃油機車公司,由大家一起推動電動機車。

這樣做就是一種雙贏的起步局。因為其實其他燃油機車並不是不想做電動車,只是起步研發投入過大,但燃油機車要如何cost down確實是是很善長的,長期經營的供應鏈及行鎖鏈皆為完整的。
gogoro也知道最後會走向Tesla一樣以電池使用為主的供應鏈型式,但電動機車的佔有率以及投入資本是這個新型市場的重心。一開始就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吃下全部,最佳解是將原先的對手全部都拖下水一起做。

以賽局理論來說,若沒有新的環境條件加入,競爭關係是絶對解不開。要合作,作法就是"將餅做大"。也就是gogoro只專心做別人不好做的,那就是電動機車馬達+控制器。然後只賣這套給其他燃油機車公司去做電動車,但價格不可太高,要在對手覺得直接用gogoro的可以省下大量研發費用下,就直接用,只要專心應付市場。以gogoro來說可以免去對手花時間去破解真正的核心技術外,又可以大量生產以降低成本,迅速擴張市場。擴張市場佔有率為電動機車最重要的任務。

第二個最重要的關鍵基礎設施是換電站,這才是最花錢的,其實這個對Tesla也是一樣的。基本上電動機車就是以老二策略仿電動汽車的策略這個方向一定不會錯。這個一樣找燃油機車廠商一起跳下來,因為要賣電動機車一定要做的。就算合資成立另一家只做換電站的公司也是合理的,因為這個市場要能最快成為王者,當然是原先所有的對手全都跳下來做相近產品,但又共用大家不想做的。電動機車馬達以及換電站就是這個市場最燒錢的部分。

平台化,就是做商場生意不管是對手或是供應商就可以進來,每個人都專精做其專攻的部分,大家合作發揮最大效率。但關鍵者,就是商場成立者,能拿得出大家皆贏的大計劃。又不會搞死自己。

在這個資訊化時代,這種行鎖觀念很重要,主因是現代行銷的傳播率太快,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等產品成熟。時間短又要大量投入資本變成一種常態。這對單一公司來說是越來越不可能,要能做到,變成是相近對手都要一起進來,很容易變成要將原先的對手全部聚在一起做事? 要如何才可以做到? 當然是"畫大餅",不是只出張嘴,還要拿得出"雙贏"的方案才是,這種從競爭轉成雙贏的分析方法,就是賽局理論所推展的。

新的大餅可以容納不同的原競爭者外,又要讓自己生存下來,一定要有一個統合核心,自然就會形成一個對外的"平台"。比較像是大型商場或是百貨公司的概念,但主場要如何收入,自然是商場內的"公共財",基於便用者付費原則下,可以實現在最大效率再從中獲利。以電動機車來說,主要就是馬達+換電系統。

平台經濟這個模型,在未來會變成非常普遍,只是這個詞還太新,只好經由這個案例來說明。

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含有軟體的產品開發及測試程序

 從個人數位筆記本中移過來,方便查找

  1. 規格及功能規範
    1. 這是由需求及可能要完成的功能列表
    2. 列出檢測規範以免後續設計功能未達成而重來
  2. 軟體,硬體及配件
    1. 成本估算
    2. 時程估算
  3. 各功能操作程序
    1. 這個會影響操作方式
    2. 使用者介面草稿
    3. 核心管理的方式(要採用的軟體主結構)
  4. 功能設定及參數設定
    1. 要參數化部分
    2. 列出軟體模組及項目
  5. 使用者介面
    1. 和客戶確認可能的操作方式
  6. 進階功能編輯及除錯顯示
    1. 規劃如何驗證各功能
    2. 預留功能可以單獨驗證的方法
  7. 自動化程序
    1. 研發驗證用
    2. 找參數用
    3. 留下環境資料供後續分析
  8. 功能及數據驗證
    1. 不同狀況下數據
    2. 和客戶比對功能是否符合
  9. 自動化驗證程序及治具設計
    1. 大量測試
    2. 穩定性及可靠性分析
  10. 產出可信度統計報告
    1. 安規及其他產品測試項目
  11. 試量產
    1. 測有無量產時無法控制因素
    2. 直通率分析
  12. 比對量產差異性(找公差控制條件)
    1. 找量產變異
    2. 確定工廠能力
    3. 量產SOP
  13. 驗收條件及報告
    1. 不同地區需求的安規及檢測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