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Google找"麥當勞+如何賺錢",可以發現其實本業不是主要賺錢方法。那它不是直接利用本業方式產生收入的方式一般叫業外收入,但這個業外不完全和本業無關,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本業產生的品牌效應帶動的,它在經濟學上叫做外部經濟。我先假設這個收入是本店旁同時由總店一起租下的店面,其收入先以"店旁房租"來稱呼。
麥當勞的展店方式就是一種平台,店主感到不好弄的設備,物料,一大堆都已經規劃好了。只差店主實際就任。
再來才是重點,它要如何撃倒"傳統同業"?
- 本業營運成本,利用平台上所有店的需求,可以壓下來,總店完全不抽成,所以成本完全反應成產品,產品本身成本是同業最低。
- 總店是由"店旁房租"來支撐,完全無需分店額外支付,所以對分店來說,其利潤最大。
只要在其營業地區內只要和對手同價,因為品質及利潤都較高,同業就會慢慢"餓死"。
在極端狀況下,分店就算完全收支平衡,店也不會倒(沒有上繳總店),你想其同業還能活?
這種營收方式有另一個名字="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
使用者是羊,是省到"漢堡",但會去隔壁的店去消費。
店主是狗,全力顧好本業形象,提升品牌價值,但同時也提升隔壁店的曝光率,間接提升隔壁店房租價。
豬就是隔壁店的店長,為了好的地點,貴也要租下來。
以平台經濟運行下去,公司只會剩二種:提供平台的大企業,利用平台的小公司。
也就是創業看來變簡單,但無法離開平台,也大不起來。
那中型公司?直接被平台提供的企業擠掉,沒有生存空間。
也就是公司大小完全呈現M型化。